歷年以來,不少電影或文學作品都以時空旅行為題材,創作者大膽設想人類任意穿梭於過去與未來的種種可能性。現實生活中,當然還未有「時光機」的發明,「時光機」暫時仍只可以出現於電影或小說之中。光影和文字裡的「時空旅行」都被描繪得仿如真有其事,那為甚麼「時空旅行」至今只是個構想,還不能實現呢?在天體物理學上,又是怎樣看「時空旅行」這回事?不如看看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解釋為甚麼不可以。
史蒂芬.霍金(下稱霍金)被公譽為繼愛因斯坦以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最為人所熟悉的是寫了《時間簡史》這部著作,讓大眾對宇宙起源、空間、時間等等有更清楚的概念。霍金在書中極力不以物理方程式去說明他的想法,反而以文字來說明,並圖解作輔助。霍金有意將這本書寫成大眾都看得懂的天體物理入門書。然而,個人認為當中所說的物理概念其實對一般大眾來說還是比較難掌握的。對於本身對天體物理有興趣,但缺乏相關認識的人,建議一讀他後來所寫的《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一書集結了霍金在1976至1992年所寫的文章,從簡略自傳到科學哲理,甚至他上訪談節目的文字稿都有收錄,讀者可從書中同時看到霍金的學術思想與其自身經歷。
書中一共分為十四章,前三章算是霍金「自傳」式的文章,由他的童年說到他得知自己得了肌肉萎縮症(書中譯作運動神經細胞病)後種種遭遇。之後的篇章多為他的演講稿,而最後一篇則是一個訪談節目的文字稿。因為是演講稿,所以有關天體物理的解說會比以著書為出發點的文章容易理解。例如,霍金在演講中再次說明《時間簡史》中提及的黑洞是甚麼一回事,解釋了「以穿越黑洞進行太空旅行」為甚麼是不可行的。又例如他說人類可以掌握科學定律,但是人類的行為卻不可預知,故此藉科學定律去預測未來,還是行不通的。人們知道有黑洞,但白洞又是甚麼呢?這些充滿神秘感的題目,霍金都在書中一一為你闡釋。
除了天體物理知識之外,寫及霍金自身經歷的「自傳式」文章也是值得一讀的部分。這部分可以看到霍金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如何在不治之症之下,依然堅持為物理學界作最大的貢獻。患病以後,霍金又因為肺炎的關係,接受了氣管切開術,以至說話的能力都失去了。面對病情只會惡化不會好轉的肌肉萎縮症、被剝奪的說話能力,霍金的物理學家之路實在歧嶇。縱使多次臨於死亡邊緣,霍金卻說「這種病無法阻止我去理解宇宙如何運行」。他以熱情面對生命,用有限生命貢獻於物理學,此等精神確是可敬。
無可置疑霍金年少時已很聰明,有一定的天資。但是一個人要成功,絕不能只靠天資,後天的鍛鍊也同樣重要。霍金在訪談中說「任何人只要足夠努力,都能有所成就。」,道出了成功的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